初诊

赵某,男,30岁。以“间断心悸、头晕2年,加重2天”为主诉,于2019年8月27日就诊。

患者于2年前出现进食后心悸、头晕,持续3~4分钟后缓解,无恶心呕吐,无颈部不适,无视物旋转。2小时后再次发作,伴胃部不适,于我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,给予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后症状缓解,3天后停药。此后间断出现阵发性心慌、头晕,偶有胃部不适,查心脏B超、胃镜未见明显异常。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慌,伴胃部不适,现为求进一步中医诊治,遂来我院门诊。

现症见:阵发性心慌伴胃部不适、颈部不适,无头晕,夜休差,自感乏困明显,饮食可,二便调。舌红边有齿痕,苔极腻,舌面有瘀点;右脉弦滑,左脉寸滑、尺关弦细。

既往史:“乙肝小三阳”病史10年,2年前查乙肝六项“2、4、5”阳性,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定量未见明显异常;2017年于西安某医院就诊,诊断为“焦虑症”,未予治疗;2017年,因地震有惊吓史。

家族史:母亲曾因受惊吓患焦虑,治愈。

体格检查:颈软,无抵抗,颈部未闻及血管异常杂音,颈静脉无充盈。双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。心率72次/分,律齐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

辅助检查:

颈椎片示寰枢关节失稳,颈椎曲度变直。

乙肝病毒定量<100lU/mL。肝功能:TBIL35.8μmol/L,DBIL7.3μmol/L,IBIL25.5μmol/L。

头颅CT无异常。

心脏B超:无异常;心电图:正常心电图。

西医诊断:阵发性心动过速,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。

中医诊断:心悸,郁证。

中医证型:肝经郁热,相火上扰。

治法:清肝定惊,解郁安神。

处方: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(去铅丹、大黄)。

柴胡12g,生龙骨20g先煎,生牡蛎20g先煎,干姜8g,党参12g,桂枝9g,茯苓15g,酸枣仁15g,半夏9g,黄芩10g,知母6g,川芎12g,大枣10g,甘草6g。

7剂,水煎400mL,分早晚两次各200mL温服。

二诊

二诊(2019年9月3日):患者服上方后,阵发性心慌缓解,偶有夜间自觉心跳加速,仍有胃脘不适、乏困、夜休差等症。舌尖红、有瘀点,苔白腻,舌下络脉迂曲;右脉弦细涩、关大,左脉弦细涩。方用解郁合欢汤加桂甘龙牡汤,炒酸枣仁15g,百合20g。7剂,水煎400mL,分早晚两次各200mL温服。

三诊

三诊(2019年10月15日):患者服上方后心悸缓解,偶有夜休时心跳加速,稍有胸闷;胃脘部不适,呃逆缓解,纳食欠佳;夜休差,入睡难,多梦,醒后仍乏困。二便正常。舌淡紫尖红,边有齿痕、瘀点,苔白厚滑,舌下络脉稍粗;右脉弦细涩、寸弱,左脉弦细涩、关大。

方用解郁合欢汤加下气汤、降香加减。服上方2周后,心悸、胸闷未见,胃脘不适缓解,夜休改善。

按语

心悸多为虚实相兼,病位在心,与肝、脾、肾、肺四脏密切相关。症状以自觉心搏异常为主;伴有胸闷不舒,心烦寐差,颤抖乏力,头晕等。发病多与精神刺激、诸脏腑虚损相关。

综合此患者症状,病机为肝气郁滞,相火上扰,胆胃失降。治病必求于本,患者出现主症前曾受惊吓,并诊断为“焦虑症”,未予治疗。现症及舌脉表现为肝经郁热,相火上扰之证。基于此,杨老师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加减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疏肝清热,安神定悸。肝经郁热,日久耗伤肝血,心失所养,给予酸枣仁汤以养血安神、清热除烦。

二诊时,症状有所改善,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,考虑肝气郁结,胆胃失降,相火上逆之症明显,当以解肝郁、平胆胃、清相火为法,以自拟解郁合欢汤合桂甘龙牡汤加减。杨老师善于调肝,创解郁合欢汤,就是要运用疏肝、养肝、清肝的方法,使气火不致向伤阴方面转化,具体应依《内经》“木郁达之,火郁发之”的原则,法在疏、平、抑、调、柔之间权衡审度,药如辛、酸、甘、苦、咸之中曲尽其变。方中佛手、香橼辛散理气疏肝;白芍、牡丹皮柔肝调肝;配白茅根以酸甘化阴;郁金、合欢皮调肝木之横逆而不伤肝阴;天冬、麦冬凉血养阴以护肝;大青叶、茜草清热凉血,化瘀通络。以上诸药,共奏疏肝郁、平肝逆、清肝火、养肝阴之效。

“悸自内惕者,悸因中虚,故脉弱而无力。”在此基础上,加桂甘龙牡汤奏温补心阳、宁心定悸之效。三诊时,患者心悸已不显,但纳食欠佳,盖因肝气犯胃,肝胃不和,气机逆乱,故以解郁合欢汤合下气汤疏肝泄热、调畅气机。下气汤为黄元御气机理论之代表方,药虽平淡无奇,然握中央而御四旁,复升降而交水火。杨老师临床特别重视气机理论,他认为中焦斡旋,大气一转,其气乃散。患者胃脘不适、呢逆、纳差均为气机紊乱所致。左升右降之常恢复,则胃善纳而脾善磨,肝不郁而肺不滞,气血渐旺,诸症可自愈。

心悸多为虚实相兼,辨证不仅要注意正虚一面,亦应重视邪实一面,并分清虚实之程度。正如上述患者,先安悸养身,再清肝解热,后调逆乱气机,中间佐温通心阳之品,究其根本,循序渐进,以达其效。

作者:郝建梅 王少波

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,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