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风寒痹阻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风寒湿邪阻滞筋骨关节,以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,或沉重疼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行痹、痛痹、历节等疾病中。

就诊科室

风湿免疫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行痹、痛痹、历节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痹证

肢体关节冷痛,游走不定,遇寒则痛剧,遇热则痛减,局部皮色不红,触之不热,关节屈伸不利,恶风畏寒,舌质淡红或舌苔薄白,脉弦缓或弦紧,或浮。治宜祛风散寒,温经通脉。方用防风汤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久居潮湿之地、严寒冻伤、贪凉露宿、睡卧当风、暴雨浇淋、水中作业或汗出如水等,外邪注于肌腠经络,滞留关节筋骨,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肢体关节冷痛,游走不定,遇寒则痛剧,得热则痛减,局部皮色不红,触之不热,关节屈伸不利,恶风畏寒,舌质淡红或黯红,舌苔薄白,脉弦紧或弦缓或浮。

症情分析

寒为阴邪,其性凝滞,主收引;风性善行而数变,故风寒之邪侵袭肌体,闭阻经络关节,擬滞气血,阻遏经脉,使气血运行不畅,而见肢体关节冷痛,屈利不利,痛无定处;寒既属阴,消伐阳气,故局部皮色不红,触之不热,恶风畏寒;遇寒则血益凝涩,故痛更剧,得热则气血流畅,放其痛减;舌苔薄白亦属寒,舌质淡红或黯红,脉弦紧或弦缓为属痛属寒之征,脉浮为邪气外侵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祛风散寒,除湿通络

方药

麻杏苡甘汤。

常用中药

麻黄、杏仁、甘草、薏苡仁。

针灸治疗

膈俞、血海、阿是穴、局部穴位。针灸并用,泻法。

转归预后

本病预后与感邪的轻重、患者体质的强弱、治疗是否及时以及病后颐养等因素密切相关。一般来说,痹证初发,正气尚未大虚,病邪轻浅,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,多可痊愈。若虽初发而感邪深重,或痹证反复发作,或失治、误治等,往往可使病邪深入,由肌肤而渐至筋骨脉络,甚至损及脏腑,病情缠绵难愈,预后较差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