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火犯肺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肝火犯肺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肝火炽盛,上逆犯肺,肺失肃降,以胸胁灼痛、急躁、咳嗽痰黄或咳血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。发生于平素急躁易怒之人。常见于咳嗽、咯血等疾病中。西医学的支气管炎、肺炎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结核等疾病中可见本证。
英文名称
syndrome of liver fire invading lung
其它名称
木火刑金证
发病部位
肝,肺
相关疾病
咳嗽、咯血、支气管炎、肺炎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结核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咳嗽
表现为咳嗽阵作,常感胸中气逆而呛,咳时胸胁引痛,咯痰黄稠且少,面红喉干,口渴,烦躁易怒,舌红苔薄黄少津,脉象弦数。由肝气郁滞、日久化火,火气逆乘于肺,灼津成痰,金虚不能制木,肺气失于清肃所致。治宜泻肺清金,平木降火,方用丹青饮(《医醇賸义》)。
2、咯血
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,或咳吐鲜血,胸胁牵痛,烦躁易怒,大便干结,小便黄赤,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乃肝火偏亢,火邪迫肺、肺失清肃、阳络受损、血液离经所致。治宜清热肃肺,平肝宁络,凉血止血,方用泻白散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、黛蛤散(验方)合龙胆泻肝汤(《医宗金鉴》)加减。
病因
病因
多因郁怒伤肝,气郁化火;或邪热内蕴,肝火炽盛,上逆犯肺;或邪热蕴肺,咳甚牵引胸胁,影响肝气升发,郁而化火犯肺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胸胁灼痛,急躁易怒,头胀头晕,面红目赤,口苦口干,咳嗽阵作,痰黄稠黏,甚则咳血,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
症情分析
肝火炽盛,上逆犯肺,肺失清肃,则咳嗽阵作;火热灼津,炼液成痰,则痰黄稠黏;火灼肺络,迫血妄行,则为咳血;肝火内郁,经气不畅,则胸胁灼痛,急躁易怒;肝火上扰,气血上逆,则头晕头胀,面红目赤;热蒸胆气上逆,则口苦,口干;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,为实火内炽之征。
治疗
治法
清肝泻肺
方药
泻白散合黛蛤散。
常用中药
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紫菀、南橘叶、金铃子、山栀子、黄芩、青黛、蛤粉、白茅根、藕节等。
针灸治疗
1、针刺
取期门、支沟、肺俞、肝俞、尺泽、太冲,用泻法,留针15-20分钟,每日1次。
2、推拿
取肝经、肺经循行部位,反复揉按,用泻法,每日1次,每次10分钟。
转归预后
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,常因木火燔灼,侵肺乘脾,制己所、侮所不胜,耗气伤津,从而形成肺之气阴两虚证。总为肝气偏亢,症见咳嗽痰粘难以咯出,或干咳少痰,口干咽燥,声音嘶哑,午后潮热,手足心热,盗汗,形体消瘦,苔少或花剥,脉细数等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