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肾阳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肾阳亏虚,机体失却温煦,以畏寒肢冷,腰膝以下尤甚,面色㿠白或黛黑,小便清长,夜尿多,舌淡苔白,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。常见于虚劳、阳痿、癃闭、水肿、泄泻、带下、哮喘等疾病中。西医学的醛固酮增多症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更年期综合征、内分泌失调、慢性前列腺炎等以及一些慢性虚弱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可见本证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kidney yang

其它名称

命门火衰证、元阳虚衰证、元阳亏虚证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呼吸内科、肾内科

相关疾病

虚劳、阳痿、癃闭、水肿、泄泻、带下、哮喘、醛固酮增多症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更年期综合征、内分泌失调、慢性前列腺炎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慢性泄泻

多表现黎明之前脐周作痛,肠鸣泄泻,泻后痛减,肢冷畏寒等“五更泄泻”的特点,此由肾阳不足,火不生土,牌运失健所致,治宜温肾健脾,方用四神丸(《妇人良方》)。

2、水肿

临床表现每以全身水肿,尤以腰以下为甚,按之凹陷不起,尿少,腰痛酸重,四肢厥冷,舌淡胖,边有齿痕等“阴水证”为特点,此由肾阳衰弱,开阖不利,膀胱气化失常,水液稽留,以致泛滥横溢,而成水肿,治宜温肾化气利水,方用真武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3、癃闭

常以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畅,排出无力,腰膝酸冷为特点,多由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“无阳则无以化”,膀胱气化失职所致,治宜温肾益气,补肾通窍,方用济生肾气丸(《济生方》)。

4、阳痿

以阳事不举,或举而不坚,滑精,精神萎靡,腰膝酸软为特点,此多由恣情纵欲,肾精亏损,命门火衰,精气虚寒所致,治宜补肾壮阳,方用赞育丹(《景岳全书》)。

5、虚劳

表现为恶寒肢冷,下利清稀,小便清长而多,腰脊酸痛,遗精阳痿等症状,缘因久病积虚成损,真阳渐衰,不能温煦脏腑所致,治宜温补命门,兼养精血,方用右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及龟鹿二仙胶(《兰台轨范》)。

6、哮喘

临床表现以气虚喘促,呼多吸少,动则喘甚,肢冷面青,舌淡,脉虚浮等“肾不纳气”为特点,因肾为气之根,哮喘日久,肾气亏损,下元不固,气不摄纳所致,治宜温肾纳气,方用人参胡桃汤(《济生方》)或肾气丸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多因素体阳虚,老年体衰,久病不愈,房事太过,或其他脏腑病变伤及肾阳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头目眩晕,面色晄白或黧黑,腰膝酸冷疼痛,畏冷肢凉,下肢尤甚,精神萎靡,性欲减退,男子阳痿早泄、滑精精冷,女子宫寒不孕,或久泄不止,完谷不化,五更泄泻,或小便频数清长,夜尿频多,舌淡,苔白,脉沉细无力,尺脉尤甚。

症情分析

肾阳虚衰,温煦失职,不能温暖腰膝,故见腰膝酸冷、疼痛;肾居下焦,肾阳失于温煦,故畏冷肢凉,下肢尤甚;阳虚不能温运气血上荣于面,面部血络失充,故面色晄白;肾阳虚惫,阴寒内盛,气血运行不畅,则面色黧黑;阳虚温煦功能减弱,不能振奋精神,则精神萎靡;阳虚不能温运气血上养清窍,则头目晕眩。命门火衰,性功能减退,可引起性欲低下,男子见阳痿、早泄、滑精、精冷;女子见宫寒不孕。肾阳不足,火不暖土,脾失健运,则久泄不止,完谷不化,五更泄泻;肾阳虚,气化失职,肾气不固,故小便频数清长,夜尿频多;舌淡苔白,脉沉细无力,尺脉尤甚,为肾阳不足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温补肾阳

方药

右归丸。

常用中药

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、鹿角胶、菟丝子、杜仲、当归、肉桂、附子。

针灸治疗

1、体针

取肾俞、命门、三阴交、关元穴,手法以补为主,或针后加灸,每日1次。

2、灸法

附子饼灸法,选用附子粉末,加酒调和做成2分硬币大小的附子饼,中间以针刺数孔,置于施术之穴位上,再以艾炷在其上而灸之。适用于肾阳虚弱,命门火衰而见诸证者。

3、穴位注射

(1)维生素B1注射液50mg或丙酸睾丸素5mg,轮流注入于关元、中极、肾俞,每2-3天1次,4次为1疗程,适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。

(2)壮阳注射液(系狗睾丸水解提取,制成30%注射液),穴位(肾俞或关元穴)交替注射或肌肉注射,每次2至4ml,每日1次或隔日1次,10次为1疗程,初次应作皮肤过敏试验,过敏者不宜使用。适用于肾阳虚而致阳痿。

4、推拿

可于肾区、命门及少腹部进行推拿,每日1-2次,每次15-20分钟。

转归预后

病发展到肾阳虚衰阶段,常提示病情深重。在其病机演进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,一是由于肾中元阳衰徵,阳气不运,气化失司,开阖不利,以致水湿、痰浊、瘀血等阴邪留滞,出现面色晦黯,精神萎顿,甚则神识昏蒙,眩晕,恶心呕吐,尿少或尿闭,全身浮肿,舌质晦暗带青等浊阴上逆之证;二是由肾阳虚衰,复因外邪直中,或汗下太过或病久元阳渐竭,阳微阴盛,濒于离决,出现大汗淋漓,汗出清稀而凉,畏寒踡卧,四肢不温,神识昏蒙,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证。疾病至此,宜急挽垂绝之阳,救得一分阳气,便有一分生机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