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肝郁气滞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,疏泄不及而致气机瘀滞所表现的证候。常见于胃痛、痞满、呃逆、腹痛、便秘、胁痛、积聚、郁病以及瘿病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 syndrome

其它名称

肝气郁结证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消化内科、肿瘤科、脾胃病科

相关疾病

胃痛、痞满、呃逆、腹痛、便秘、胁痛、积聚、郁病、瘿病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胃痛

表现为胃脘疼痛,连及两胁,攻撑走窜,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,善太息,不思饮食,寐差,舌苔薄白,脉弦。因肝气失于疏泄条达,横犯脾胃,而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,气血阻滞而致胃痛。治宜疏肝和胃,理气止痛。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
2、痞满

表现为脘腹痞塞胀闷不舒,连及两胁,嗳气则舒,心烦易怒,时作太息,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,苔薄白,脉弦。因情志失和,气机乖乱,忧思太过则伤脾,恼怒太过则伤肝,肝脾气机郁滞,影响胃脘和降,升降失常,引发痞满。治宜疏肝解郁,理气消脾。方用柴胡疏肝散或半夏厚朴汤加减。

3、呃逆

表现为呃逆连声,胸胁胀满,或肠鸣矢气,或呼吸不利,或恶心嗳气,脘闷食少,舌苔薄腻,弦而滑。因肝气郁结,失于调达,以致肝气乘逆于胃,胃气上冲动隔而成呃逆。治则宜李气化痰,降逆止呃。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。

4、腹痛

表现为腹部疼痛,胀满不舒,痛无定处,攻撑走窜,常引发少腹,时聚时散,得嗳气则舒,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,舌苔薄白,脉弦。因抑郁恼怒,肝气失于疏泄条达,气机不畅,气滞而痛;或忧思伤脾,或肝郁克脾,肝胃不和,气机不利,腹气失于通降而发腹痛,或气滞日久,血行不畅,气滞血瘀于腹中,脉络不通而致腹痛。治宜疏肝和胃,理气止痛,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
5、便秘

表现为大便干结、欲便不出,腹中胀满,伴见胸胁满闷,嗳气呃逆,食欲不振,肠鸣矢气,便后不畅,舌苔薄白,或薄黄,脉弦。因情志失和,肝气郁结,失于调达,导致传导失司从而导致便秘。治宜顺气导滞,降逆通便,方用六磨汤加减。

6、胁痛

表现为胁肋胀痛,走窜,痛无定处,每因情志喜怒而增减,胸闷脘痞,饮食减少,嗳气频作,善太息,苔薄,脉弦。因抑郁恼怒,情志不舒,肝气失于疏泄条达,气机不畅,气阻络闭,发为胁痛。治宜疏肝理气止痛。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
7、积聚

表现为腹中气聚,结块柔软,攻窜胀痛,时聚时散,脘肋胀闷不舒,多因情志而引起。因长期情志抑郁,情志不舒,所愿不遂,导致气机阻滞,聚而不散,而成聚证;气滞日久,血运不畅,脉络受阻,使瘀血内停,结而为块,故成积证。治宜疏肝解郁,行气消聚。方用木香顺气散加减。

8、郁病

表现为精神抑郁,情绪不宁,胁肋胀痛,痛无定处,脘腹胀闷不舒,不思饮食,善太息,或大便不调,女子月经不调,舌质淡红,苔薄腻,脉弦。因愤懑不解,郁怒不舒,肝木不能遂其条达之性,气失疏泄,而致肝气郁而致精神抑郁,情绪不宁。治宜疏肝理气解郁。方宜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
9、瘿病

表现为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,质软不痛,颈部感觉肿胀,胸闷,善太息,或胁肋窜痛,病情随情志波动,苔薄白,脉弦。因长期愤懑恼怒,郁怒不舒,心肝气机郁滞,肝木不能遂其条达之性,气结成瘿,或气滞津聚成痰,痰气交阻,结于颈前,形成瘿病。治宜疏肝理气,化痰消瘿。方宜四海舒郁丸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因情志不遂;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;或因病邪侵扰,阻遏肝脉,致使肝气失于疏泄、条达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,情志抑郁或易怒,善太息,或见咽部异物感,或颈部瘿瘤、乳癖、胁下积块;妇女可见乳房胀痛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甚则闭经;舌淡红苔薄白,脉弦的证候。

症情分析

肝性喜条达恶抑郁,肝郁气滞,气机不畅,经脉不利,故胸胁、乳房或少腹胀闷窜痛,情志抑郁易怒,善太息。肝郁气结痰凝,痰随气逆,循经上行,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。痰气搏结于肝胆经脉,则为瘿瘤、乳癖;若肝郁日久,气滞血瘀,可见胁下积块。肝气郁滞,气病及血,冲任不调,则见月经不调、痛经甚则闭经。弦脉为肝病之脉。

治疗

治法

疏肝解郁

方药

柴胡舒肝散、逍遥散。

常用中药

柴胡、白芍、郁金、川芎、元胡、香附、青皮、陈皮、枳壳、金铃子、佛手、香橼。

转归预后

1、肝气郁结由气滞而引起血滞,成为气滞血瘀证;气郁又可引起湿聚、痰滞、食积等诸郁证。

2、肝气郁结可波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,如肝郁则木不疏土,使脾运失健,产生纳呆腹胀,或泄泻等;肝郁化火,横乘肺脏,导致咳逆诸症;肝郁化火伤阴,使肝阴不足,下汲肾阴,使肝肾皆虚;肝郁化火,波及心脏,使心肝火旺等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