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寒束肺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风寒束肺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风寒之邪乘袭于肺,肺气闭郁,不得宣降所致。临床以咳嗽,咳痰清稀,鼻塞,流清涕为主要症状。常见于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失音,以及西医的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。
英文名称
Invasion of Lung by Wind and Cold
其它名称
风寒犯肺症
发病部位
肺
相关疾病
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失音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感冒
表现为恶寒发热,无汗,头痛,四肢酸痛,鼻塞流清涕,喉痒,咳嗽,声重,吐痰清稀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风寒之邪侵袭肺卫,使肺气失于宣降,卫气失去调节,故而出现感冒症状。治宜辛温发表,宣肺散寒。方用荆防败毒散。
2、咳嗽
咳嗽痰稀,鼻塞流涕,或兼头痛身痛,发热,恶风寒,无汗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此证为外感风寒之邪,肺气壅遏不宣所致。治宜疏风散寒,宣通肺气。方用金沸草散。
3、哮证
表现为呼吸急促,喉间痰鸣如水鸡声,吐出清稀白色泡沫痰涎,面色晦暗,胸中痞闷,舌淡苔白、脉弦滑,或兼恶寒发热,无汗,脉浮紧。肺卫气虚,风寒之邪乘虚而入,壅塞肺气,不司敷布,使津液留滞于肺而为饮,随气上冲咽喉,阻碍气道而成痰鸣哮吼。治宜温肺散寒,豁痰利窍。方用射干麻黄汤。
4、喘证
表现为气逆喘急,咳吐稀涎,胸胁满胀,头痛,身痛,无汗,恶风寒,口不渴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由风寒之邪,侵袭肌肤,使卫外阳气被郁,肺失清肃下降,则气上逆而为喘。治宜祛风散寒,宣肺降逆。方用麻黄汤。
5、失音
恶寒发热,头痛无汗,迅则出现声音嘶哑或语声不出,兼见鼻塞、咳嗽胸闷,咽痒,舌苔薄白,脉象浮。外感风寒,內遏于肺,肺气不宣,风寒之邪客于会厌,开阖不利则音不能出。治宜疏风散寒,宣肺开郁。方用三拗汤加桔梗、杏苏散。
病因
病因
由外感风寒,邪袭肺卫,肺合皮毛而主卫外,风寒外袭,则营卫不利。
病机
正邪相争,因恶寒发热,头痛,鼻塞流涕;风寒犯肺,肺气失宣咳嗽声重有力,吐痰稀白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咳嗽,痰稀色白,恶寒发热,鼻塞流清涕,头身疼痛,无汗,苔薄白,脉浮紧。
症情分析
风寒之邪经皮毛、口鼻内犯于肺,肺气失宣而上逆,则咳嗽;宣肃失职,津液不布,故见痰稀色白;风寒袭表,卫阳被遏,肌表失于温煦,故见恶寒;卫阳与邪相争,则发热;风寒侵犯肺卫,肺气失宣,鼻窍不利,故见鼻塞流清涕;寒邪凝滞经脉,气血运行不畅,故头身疼痛;腠理闭塞,则无汗;苔薄白,脉浮紧,乃风寒在表之象。
治疗
治法
宣肺散寒,止咳化痰
方药
杏苏散、麻黄汤。
常用中药
麻黄、杏仁、桂枝、细辛、干姜、陈皮、半夏、前胡、紫菀、桔梗、甘草、苍耳子等。
针灸治疗
1.针刺
取天突、曲池、内关、丰隆、肺俞、尺泽、太白、太冲,用补法,每日1~2次。
2.艾灸
主灸曲池、尺泽、肺俞,每次10~15分钟,每日2~3次。
转归预后
若经常发生,卫气渐虚,风寒入里不去,日久渐成痰湿恋肺证;或风寒入里化热,形成痰热恋肺证,致成肺系疾病;久咳可损伤肺气,产生肺气虚证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