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热气逆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胃热气逆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胃中火热之邪炽盛、气机逆乱、胃失和降而致,以呕吐、嗳气、呃逆、胃脘灼痛、口渴、舌红苔黄、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初生儿呕吐,呃逆,胃反等疾病中。
英文名称
syndrome of stomach heat and qi counter-flowing
其它名称
胃火气逆证
发病部位
胃
就诊科室
消化内科
相关疾病
初生儿呕吐,呃逆,胃反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初生儿呕吐
症见呕吐频繁,食后即吐,囗渴多饮,面赤唇紅,烦躁少寐,舌红苔黄,指纹紫。治宜清胃降逆。方用藿连汤加减。
2、呃逆
多因进食辛辣、饮酒等所致,呃声响亮,冲逆而出,口臭烦渴,多喜冷饮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苔黄或黄燥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和胃、降逆止呃。方用竹叶石膏汤。
3、胃反
多见脘腹胀满,朝食暮吐、暮食朝吐,吐出宿食不化并有腐败酸味,唇干口渴,心烦少寐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,舌红,苔黄或黄腻,脉滑数。治宜清胃降逆,方用竹茹汤。
病因
病因
本证多因过食辛辣之物,或热邪入胃、郁而化火、气机逆乱而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呕吐、嗳气、呃逆、胃脘灼痛、口渴、舌红苔黄、脉数。
症情分析
胃热炽盛,胃腑络脉气血壅滞,故胃脘灼痛;热郁火炎,胃失和降,则呕吐、嗳气、呃逆;舌红苔黄,脉数均为火热炽盛之征。
治疗
治法
清胃降逆
方药
竹叶石膏汤。
常用中药
竹茹、芦根、蒲公英、黄连、旋覆花、大黄、石膏等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