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心阴阳两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心阳心阴均不足,以心悸怔忡、畏冷肢凉、五心烦热、胸闷头晕、舌黯红、脉结代或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心悸、怔忡、不寐、健忘、盗汗、自汗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yin and yang of heart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心血管内科

相关疾病

心悸、怔忡、不寐、健忘、盗汗、自汗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心悸

症见心动悸,脉结代,胸闷气短,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舌质淡。治宜补益心之气血阴阳,方用炙甘草汤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的形成先可由心阳不足,阳虚则阴无以化,继而阳损及阴,致心阴不足;或先由心阴不足,阴虚则阳无以生,继而阴损及阳,致心阳不足;亦有在外感病过程中,邪盛正衰,或因误治,直接使心阴心阳俱损,出现本证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心悸怔忡、畏冷肢凉、五心烦热、胸闷头晕、舌黯红、脉结代或弱等。

症情分析

心阳虚衰,推动、温运无力,心动失常,轻则心悸,重则怔忡;心阳虚衰,胸阳不展,气滞胸中,故见胸闷;虚寒内生,温煦失职,故见畏寒肢冷;阴不制阳,虚热内生,故五心烦热。心阳温运乏力,寒凝而血行不畅,则舌质紫暗,脉弱或结或代。

治疗

治法

阴阳双补

方药

炙甘草汤。

常用中药

炙甘草、生姜、桂枝、人参、干地黄、阿胶、麦门冬、麻仁、大枣。

转归预后

本证是心脏疾患的重证。如进一步发展可致心阳暴脱,或阴竭阳亡,甚或阴阳离决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