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脾胃不和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多因气机阻滞,脾失健运所致。以脘腹痞胀,胃脘嘈杂,食欲不振,或食后腹胀,便溏不爽,嗳气肠鸣,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失眠、厌食病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incoordination between spleen and stomach

其它名称

脾胃气滞证、中焦不和证、中焦气滞证

发病部位

脾,胃

相关疾病

失眠、厌食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失眠

症见失眠多梦,脘闷嗳气,腹胀不适,大便不爽,苔厚腻,脉弦滑。治宜调中和胃,方用平胃散加神曲、山楂炭、炒麦芽。

2、厌食病

症见厌食或拒食,面色少华,精神尚可,大便偏干。苔、脉无特殊改变。治宜消食和胃,佐以运脾,方用曲麦枳术丸(《医学正传》)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气机阻滞,脾失健运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脘腹痞胀,胃脘嘈杂,食欲不振,或食后腹胀,便溏不爽,嗳气肠鸣,脉弦等。

症情分析

脾胃不和,脾失健运,故见食欲不振,或食后腹胀;脾为阴土,喜燥恶湿,若湿邪困脾,脾失健运,则见腹胀,大便溏薄。胃气失和,气滞中焦,则脘腹痞胀,胃脘嘈杂;胃气不能下降,反而上逆,则时作嗳气。

治疗

治法

调理脾胃

方药

木香顺气丸。

常用中药

木香、砂仁、醋香附、槟榔、甘草、陈皮、厚朴、枳壳(炒)、苍术(炒)、青皮(炒)、生姜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