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火炽盛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肝火炽盛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因火热炽盛,内扰于肝所致,以胁肋灼痛,口苦口干,或呕吐苦水,急躁易怒,失眠多梦,面红目赤,便秘尿黄,舌红苔黄,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简称肝火证。常见于乳头风、厥头痛、经行头痛、聚星障、瞳神紧小、瞳神干缺等疾病中。
英文名称
syndrome of exuberance of liver fire
其它名称
肝火旺盛证、肝火亢盛证、肝火证、肝经实火证
发病部位
肝
就诊科室
眼科、神经内科、妇科
相关疾病
乳头风、厥头痛、经行头痛、聚星障、瞳神紧小、瞳神干缺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乳头风
症见乳头和乳晕部潮红,有较深的裂口,燥裂疼痛,头晕目眩,口苦咽干,急躁易怒,胸胁满闷,舌边尖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治宜清肝泻火。方用龙肝泻肝汤加公英、香附、丹皮等。
2、厥(真)头痛
症见头痛剧烈,眩晕呕吐,面红目赤,口苦口干,急躁易怒,便秘尿黄,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
3、经行头痛
症见经前期头痛,发生于两侧太阳穴,一般出现跳痛、抽掣痛、刺痛、胀痛,月经期可提前,量多色红有血块,胸闷心烦,口苦,口渴,便秘尿黄,或有目赤,乳胀,舌红苔黄腻,脉弦数。治宜清肝泻火,方用龙肝泻肝汤加减。
4、聚星障
症见星翳渐次扩大加深,白睛混赤,胞睑红肿,羞明流泪,头痛溲赤,口苦苔黄,脉弦数。治宜清肝泻火,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5、瞳神紧小、瞳神干缺
症见眼珠疼痛,眉棱骨痛,畏光流泪,视力下降,白睛混赤,黑睛后壁有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,神水混浊,或黄液上冲,黄仁肿胀,纹理不清,与晶珠粘连,瞳神缩小,展缩不灵,或瞳神干缺,或见神膏内微尘状混浊;口苦咽干,大便秘结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治宜清肝泻火。方用龙肝泻肝汤加减。
病因
病因
多因情志不遂,气郁化火;或外感火热之邪;或嗜烟酒辛辣之物,酿热化火,犯及肝经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头晕胀痛,面红目赤,急躁易怒,或胁肋灼痛,或耳鸣耳聋,或耳内肿痛流脓。或失眠多梦,或吐血、衄血,口苦口干,大便秘结,小便短黄,舌质红,苔黄,脉弦数。
症情分析
肝火内炽,热灼气阻,则胁肋灼痛;肝火炽盛,循经上攻头目,气血壅滞脉络,故头晕胀痛,面红目赤;热扰神魂,心神不宁,魂不守舍,而见急躁易怒,失眠多梦;肝热移胆循胆经上冲于耳,故见耳鸣如潮,甚则突肝火夹胆气上溢,则口苦;热盛迫血妄行,则见吐血、衄血;火邪灼津,故口渴,大便秘结,小便短黄;舌红苔黄,脉弦数,均为肝经实火内炽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清肝泻火
方药
龙胆泻肝汤。
常用中药
龙胆草、栀子、黄芩、木通、泽泻、车前子、柴胡、甘草、当归、生地。
就医
门诊指征
当患者出现头痛、烦躁、耳鸣、胁痛以及口苦,大便秘结,小便短黄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根据兼证及相应体征,辨证治疗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