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热动风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肝热动风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因邪热炽盛,热极动风所致,以高热口渴,神昏谵语,四肢抽搐,角弓反张,舌红苔黄,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痉证等疾病中。西医学的结核性脑膜炎中可见本证。
其它名称
热动肝风证
发病部位
肝
就诊科室
神经内科、感染性疾病科
相关疾病
痉证、结核性脑膜炎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痉证
症见身热壮盛,剧烈头痛、口噤,手足躁动,甚则项背强直,角弓反张,四肢抽搐,舌绛少苔,脉弦数。治宜清热凉肝,熄风镇痉。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。
2、结核性脑膜炎
症见低热不退,午后益甚,颈项强硬,头晕头痛,嗜睡,夜间时有烦躁,口干,舌红苔白,脉弦弱。治宜清热平肝熄风。方用大青叶汤加减。
病因
病因
本证由邪热炽盛,热极动风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神昏燥扰,高热,两目上视,牙关紧闭,手足抽搐,颈项强直,角弓反张,舌红绛,脉弦数。
症情分析
邪热内盛,则高热;热扰心神,咋神昏燥扰;邪热炽盛,燔灼肝经,伤津耗液,筋脉失养则手足抽搐,颈项强直,角弓反张,两目上视,牙关紧闭,;舌红绛,苔黄燥,脉弦数为肝经热盛之征。
治疗
治法
凉肝熄风
方药
羚角钩藤汤。
常用中药
羚角片、霜桑叶、滁菊花、京川贝、鲜生地、双钩藤、茯神木、生白芍、生甘草、淡竹茹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