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气虚耳窍失充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正气亏虚,耳窍失于充养,以头晕乏力,气短懒言,耳鸣如蝉,听力减退,或鼓膜穿孔,脓液清稀,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久聋等疾病中。

发病部位

耳窍

就诊科室

耳鼻喉科

相关疾病

久聋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久聋

症见耳鸣耳聋,有时略有好转,但逐年加重。并见倦怠乏力,少气懒言,面色不华,食欲不振,舌质淡,脉细缓无力。治宜益气通耳,方用益气聪明汤加黄精、白术、茯苓。

病因

病因

正气亏虚,耳窍失于充养而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头晕乏力,气短懒言,耳鸣如蝉,听力减退,或鼓膜穿孔,脓液清稀,舌淡脉弱等。

症情分析

正气不足,不能上养清窍,则头晕乏力,气短懒言,耳鸣如蝉,听力减退,或鼓膜穿孔,脓液清稀;舌淡脉弱为气虚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益气通耳

方药

益气聪明汤。

常用中药

黄芪、人参、葛根、蔓荆子、白芍、黄柏、升麻、炙甘草。

针灸治疗

1、体针

取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公孙,补法,均每日1次。

2、耳针

取肾、肝、心、脾、内耳等穴,埋针。

3、头皮针

取晕听区,每日1次,10次1疗程,疗程间歇3-5天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