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少阴兼表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寒邪初犯少阴,而又外连太阳,为太阳、少阴表里俱病的证候概称。多因下元亏虚,阳气素虚,复感寒邪所致。临床表现为发热,恶寒,无汗,肢冷,头痛,脉沉,苔白等。常见于感冒、头痛等疾病中。

其它名称

麻黄细辛附子汤证

就诊科室

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感冒、头痛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感冒

症见头痛发热,恶寒,热轻寒重,无汗肢冷,欲寐嗜卧,面色晄白,声低言微,舌胖苔自,脉沉或微细。治宜温经解表,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2、头痛

症见发热,头脑空痛,遇冷痛剧,得温则减,四肢欠温,鼻流清涕,腰膝无力,舌胖苔白,脉沉弱等。治宜温肾祛寒止痛,方用附子汤(《伤寒论》)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下元亏虚,阳气素虚,复感寒邪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发热,恶寒,无汗,肢冷,头痛,脉沉,苔白等。

症情分析

风寒束表,正邪交争,故发热恶寒;因心肾阳虚,正气不足,抗邪力弱;故发热轻而恶寒重;寒性收引,腠理密闭,玄府闭塞故无汗;太阳经脉不利,气血运行不畅,故头身痛;阳虚,机能衰减,形、神失养,则四肢发凉,神疲嗜卧,面白声低;舌淡苔薄白,脉沉无力,乃阳虚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温经解表

方药

麻黄细辛附子汤。

常用中药

麻黄、附子、细辛、桂枝、羌活、独活、防风、苏叶、豆豉、荆芥、生姜等。

转归预后

本证是少阴病的一个证候表现,当有脉微细,但欲寐,四肢厥逆等症状。病在初起,其证尚轻,不应发热,今有发热,当属太阳。脉沉为少阴肾阳不足。太阳与少阴相表里,太阳虚则内系少阴。因此,少阴兼表证乃是太阳之邪内涉少阴的两感证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