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我临床观察,中老年妇女遗尿甚至小便失禁在临床中颇为常见,我常用甘草干姜汤加味治疗,疗效满意,现列举其中两例,供大家参考指正。

案一

吴某,女,66岁。2018年8月17日初诊。患者自诉两月前不慎淋雨,当夜即咳嗽不止,服中西药并输液旬余,迁延不愈。

刻下其脉右寸沉、右关滑,我问她:“小便情况如何?”此时患者才诉其小便时刻点滴而出已致失禁之态,日常生活大受影响,此病已近十年,遍求中西医治疗,似效非效,也曾做过各种相关检查,并无明显异常。

某医院大夫曾建议其手术治疗,但被患者拒绝,故病情一拖再拖,久而久之也对此病治愈不报任何希望,所以一开始患者未曾向我讲明。目前已发展至咳嗽、喷嚏、弯腰甚至哈欠,小便即淋漓而出、不受控制,痛苦万分,甚至有轻生之念。

患者淋雨后,寒邪由腠理而入,中于脏腑,况且病人本身有遗尿宿疾,遂用甘草干姜汤治疗再合适不过。予甘草干姜汤加味。炙甘草60克,干姜30克,麻黄6克,五味子30克,二剂。

我在甘草干姜汤的基础上加了麻黄与五味子二药。五味子味酸性温,上敛肺气、下滋肾阴,不但能止咳,也有止遗之用;麻黄味辛性温,入肺与膀胱,能伸阳气于太阴,能调水道于太阳,如烈日当空普照大地,湿土焉有不干之理?但麻黄在此处用量须小,多用则利水,如越婢汤麻黄用至六两。

2018年8月20日,二诊。患者服药后咳嗽已止,小便频数症状还有,但明显有所改善,故希望继续治疗。再用甘草干姜汤加味。炙甘草60克,干姜30克,麻黄6克,山茱萸30克,乌药15克,益智仁15克,桑螵蛸15克,炮附子30克,四剂。

2018年8月25日,三诊。服上药后,症状大大改善,已经趋于正常,现在只是偶尔会有遗尿,但对治疗信心大增,遂用二诊处方加山药、芡实各30克,二剂,打粉服用,每日三次,每次5克。

一月后回访,诉自服药后已基本恢复正常,若劳累或远足后仍会有发作,但两三日后症状会自行消失,后又用三诊原方两剂打粉服用,用以巩固。

案二

黎某,女,53岁。2019年4月9日初诊。患者小便频数,甚则不能自制而出三月,昼重夜轻、遇寒加重,入睡后则无,微恶寒,余无不适。曾服中西药物,罔效。刻下脉左寸浮、关尺沉,右寸滑,舌淡苔白滑。

用甘草干姜汤加味治疗。炙甘草40克,干姜20克,麻黄6克,炮附子30克,桑螵蛸15克,山茱萸20克,山药20克,芡实20克,三剂。

2019年4月13日,二诊。服药后小便频数症状有所好转,已可以忍耐自制。守方继续治疗。炙甘草60克,干姜30克,麻黄8克,山药30克,芡实30克,炮附子20克,桑螵蛸20克,山茱萸30克,三剂,打粉服用,每日两次,每次10克。后介绍其他患者来我处就诊,自诉其服药一周后已无症状,现药已经服完,未曾复发。

甘草干姜汤一方在《伤寒论》与《金匮要略》中均有提及。《伤寒论》29条:“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…作甘草干姜汤与之。”《金匮要略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:“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,其人不渴,必遗尿,小便数,所以然者,以上虚不能治下故也。此为肺中冷,必眩,多涎唾,甘草干姜汤以温之。”

以上两个病案,一轻一重,一久一新,所以治疗时间、治疗效果也是不同,但总的说来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满意,我所遇见的病人中还有几例患者,年龄最小者仅仅二十几岁,病情脉证有同有异,均以甘草干姜汤为基础方治疗,今特此提出,以供同道参考,若有不当之处,希望大家批评指正。

作者/王博文

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,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